Categories
All 一點人生經驗

PTE Core 簡明攻略

曾經考雅思A類考到吐時就有過要轉 PTE 的念頭,最後還是沒轉,沒想到移民前仍然沒辦法完全和雅思分手,別忘了你還得考G類呢!學術A類、生活G類固有些許不同,但我實在對雅思 PTSD,從 PTE 要出一款加拿大移民局認可的新考試的新聞一流出,我就密切關注它,期間還經歷 official launch 跳票好幾次,一直拖到今年2024年2月 PTE Core 才正式上線,PTE Core 無疑是非常年輕的考試。上月我也親身完成了兩場 PTE Core 考試,並用 PTE Core 成績單作為材料入池了省提名,故在此簡單分享一下攻略。

PTE Core CLB 對照表

瞄準你的目標分數,對症下藥。

PTE Core 真的更簡單嗎?

我就不多做維基百科似的介紹了,直切重點,爲什麽要選擇 PTE Core?它真的比另兩個受認可的英語考試雅思和思培簡單嗎?我想説至少在目前這麽早期的階段,是的

我把題目拿給1.5代幾乎英語母語的同事看過,不熟悉題型的情況下,裸考起來也沒那麽簡單,她大概也只能裸考拿七十多分。她的評價是這個考試非常科學,畢竟負責 PTE 的機構培生 Pearson 是妥妥正經大機構,我的大學專業教材好多都是培生的,移民局也不可能說授予一個野鷄機構點擊就送的考試認證資格。

第一:PTE Core 最簡單的地方在於它的機經全面,至少能遇到一半原題。你要知道,出新題是要成本的,在人工這麽貴的國家,一些重點考場一周七天不休上下午都有考次,哪來這麽多錢出新題?雅思一年是固定換三次題的,PTE Academic 今年也換了三次題,然而 PTE Core 一次沒跟著換,題庫非常穩定。早期 PTE Academic 也是因為機經很容易背,所以坊間口口相傳 PTE 簡單,但馬上都 2025 年了,PTE Academic 的題我也順便刷了不少,老實説完全稱不上簡單 。所以這個機經紅利,越早抓住越好,現在申請畢業工簽都要强制英語成績了,很多學生不得不參戰,看見這篇文章的幸運兒趕緊去考!因爲這個機經紅利,早期獨享,確實會隨著未來題庫慢慢擴充之後失去。

第二:完全機考機器評分,口語寫作糊弄機器,絕對比雅思面對真人簡單,且社恐友好。因爲我之前就是卡雅思口語,信心不足,才選擇 PTE Core 這個考試的,事實證明確實 PTE Core 拿分高得多。要知道,雅思G類的口語聽力是和A類一樣的,沒區別。但 PTE Core 聽説讀寫四項,可謂都比 PTE Academic 簡單,是真正更簡單了一個層次的生活類考試。另外 PTE Core 的口語寫作無腦套模板即可,根本不用講邏輯。而面對雅思,當你被考官察覺使用了模板的那一刻 ,就已經宣告完蛋了。關於模板這項,11月4日出了一個大新聞,PTE Academic 那邊將對 DI 這個模板重災區題型引入人工審核,PTE Academic 的考生一片哀鴻。然後,這項新政沒有影響 PTE Core!擺明了一個態度,培生就是要把 PTE Core 設計得比學術類簡單,各種層次放水,大家放心考。

第三:做題節奏自己把控,總時長約兩小時,做得快的人很快就能結束考試。我基本都是一個半小時就能完成,考完出考場都覺得沒過多久,比雅思消耗的腦力和體力都小太多,身心健康。

第四:朋友們,因爲 PGWP 新政,多倫多已經約不到一個月内的雅思了,幹嘛去擠那破玩意兒?PTE Core 因爲太小衆了,考位還很充足,歡迎來嘗試。PTE 出分極快,官方承諾五天内,其實很多時候兩小時就出分,比雅思機考都快得多,更不要説雅思紙筆,特別適合需求非常緊急,要馬上就出分的情況。

考試資源

機經練習網站:https://pte-core.com/。一個個人網站,上面主要有 RS、ASQ、WFD 三項,只漏了少數幾條機經,已經很全面了,可以幫助考生隨身聽磨耳朵。

猩際 PTE:少數幾個提供了 PTE Core 選項的平台。仍然是因爲這個考試太小衆了,很多傳統做 PTE Academic 的機構都還沒有專門針對 PTE Core 的板塊,猩際雖然提供了 PTE Core 板塊,但是題目和 PTE Academic 沒有太大差別,可以只篩選簡單或者中等難度的題型來練習,不用管困難。口語評分系統也沒優化,打分會非常嚴格,千萬不要被猩際的口語結果給 PUA 了,實際考試得分在猩際基礎上至少加個20分不是問題。海外注冊猩際的用戶會被轉至英文版,打分模型和題庫都有不同,需要找客服改爲中文版。猩際的模考也可以嘗試一下,主要是爲了熟悉一下完整的考試流程,一般來説官方卷的模考會更準確,但連官方都還沒推出 PTE Core 的模考卷……

多墨 PTE:只用作口語評分,會比猩際的結果更接近真實考試。因爲猩際在打分上真的給得太低了,怕大家失去信心。

題型掃盲與技巧

沒考過 PTE 的人,聽見前面一堆 DI 、WFD、ASQ 之類的名詞,都是一頭霧水,其實它們都是具體題型的縮寫,總結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PTE 會根據具體考察模式同時給多個項目供分,例如口語裡 RS 這個題型,是機器説一句話你複述,聽不懂就無能無力了,所以它也考察了考生的聽力,會給聽力和口語同時供分。這種模式是和托福差不多的,非常科學。

那麽具體有些什麽題型呢?從上往下一一説起,這也就是真實考試 時的題目順序。

口語和寫作部分(46-67分鐘):

RA(Read Aloud):機器給出一段文本,你有35到40秒的準備時間,然後進行朗誦。重要題型,俗話說得 RA 者得天下,會同時給閲讀供分。其實沒什麽技巧,尤其目標分數 CLB 7 以下,多讀就完事。追求高分需要學習一下意群劃分、重弱、連讀等技巧。另外這個題目不用追求一五一十完全讀出來,不會的詞,複雜的詞,拗口人名地名,可以直接跳過,五個詞内最佳。因此衍生出來的一個奇技淫巧是只讀一句話,包括上面的學習 APP 都有一句話練習模式,選對了好讀的簡單句子,直接拿高分,因爲完整度不是評分標準。但我本人都是全讀的,關於想要嘗試一句話的讀者需要自己做評估。

RS(Repeat Sentence):機器念一個短句子,你再複述一次,重點題型,難題。好在機經一般都會中幾個,需要多練。以及 PTE Core 的句子確實會簡單不少,很多簡短句子,都是很貼近生活的場景,也不用太擔心。實在沒聽懂整個句子怎麽辦?完整度不是評分標準,首兩個單詞末兩個單詞能聽清讀出來,是能拿滿分的,主要不要卡頓,不要調換順序。

DI(Describe Image):機器給出一張圖片,你要對此進行描述,重點題型,難題。不追求高分的話,直接套模板,而且這個模板是很無腦的模板,比如 From the picture, I can see xxxxx。一直重複,把能看到的東西的名詞講出來就行。想要拿高分 Freestyle 其實也不難,也就一道雅思口語題罷了。

RTS(Respond to a Situation):PTE Core 獨有的新題型,給定一個場景,你要作出回答。場景的例子如您十點鐘預約了醫生,但堵車要遲到,請給醫生解釋一下原因。不追求高分,直接念題幹,做成一個小號的 RA,可以稍微做些變動,例如把第二人稱 you 都改成第一人稱 I。

ASQ(Answer Short Question):機器提一個問題,你回答是什麽東西,一般就一個詞。供分很低,不用太在意,且目前題庫 ASQ 100% 命中。

SWT(Summarize Written Text):機器給出一段文本,寫一段總結。照抄首尾總結句,加點連詞,就是滿分,PTE Core 的寫作是最簡單的東西,千萬不要寫複雜句子,寫得多錯得多。全用簡單句,不要拼寫錯誤,就是滿分。千萬注意字數限制,少字或者超出字數,直接零分。

WE(Wirte Email):根據題幹描述的情況寫一封電子郵件。基本的電子郵件模板,格式正確,加順序詞,加題幹,字數就差不多了。可以稍微加點連詞之類的内容,還是上述那句話,PTE Core 的寫作是最簡單的東西,千萬不要寫複雜句子,寫得多錯得多。全用簡單句,不要拼寫錯誤,就是滿分。千萬注意字數限制,少字或者超出字數,直接零分。

閲讀部分(27-38分鐘):

FIB-RW(Reading and Writing:Fill in the Blanks):從下拉清單中選擇正確的單字填入空缺。PTE Core 的閲讀文本都很短,比雅思容易讀,側重考語法和單詞意思,基礎薄弱的話需要背誦一些單詞和固定搭配。

MCM(Multiple choice Multiple Answers):閱讀不超過275個字的文字後做多選題。選錯會倒扣分,如果拿不準不要多選,選最確定的一個就行。

RO(Re-Order Paragraph):給幾個零散的句子重新排序,看似簡單,但邏輯非常慎密,實際屬於很難的題型,只是偶爾能遇到序數詞都給出來非常簡單的題。好在機經能命中六七成。

FIB-R(Fill in the Blanks):從下方文字方塊拖曳填空,和 FIB-RW 基本一樣。

MCS(Multiple Choice Multiple Answers):閱讀不超過110個字的文字後做單選題。比較簡單。

聽力部分(30分鐘):

SST(Summarize Spoken Text):聼一段對話然後寫總結。跟 SWT 類似只是這是聽力。聽到什么寫什麽,加點連詞就行。千萬注意字數限制,少字或者超出字數,直接零分。

MCM(Multiple choice Multiple Answers):聽力,多選,跟閲讀一眼。選錯會倒扣分,如果拿不準不要多選,選最確定的一個就行。

FIB-L(Fill in the Blanks):聽力版完型填空,注意詞性時態。

MCS(Multiple Choice Multiple Answers):聽力,單選,較簡單。

SMW(Select Missing Word):聽錄音後選出缺字,詞組,一般是一段説話的最後一個詞做消音處理,前半部分其實不是特別重要,了解一個主題即可,它的中心都會放在消音最後一個詞的前一句話,要重點去聽。

HIW(Highlight Incorrect Words):對照錄音找出文稿中的不符單字,認真邊聽邊讀即可,比較簡單的一個題型。

WFD(Write From Dictation):聽寫3-5秒的錄音句子,重要題型。RS 是複述,WFD 是寫下來,聽力材料是比較相似的。原本需要大量練習,但機經命中率能有九成,注意變體即可。可以試詞,拿不準的地方,比如單複數,兩個都寫上去,機器只會判定有沒有正確詞彙。

風險提示

PTE Core 的缺點目前有兩個,首先是認可度。IRCC 是沒有異議的,這是從聯邦角度,走 EE 申工簽什麽不用擔心,但是很多省還沒有認可 PTE Core,所以 PTE Core 成績單不能用在這些省的省提名!要特別注意一下,好在安省是認可的。

其二,PTE 考場收音經常有問題,麥克風一定要擺對位置,放在上唇和鼻尖中間為佳。PTE 口語考試時所有考生會一起開始各讀各的,非常吵,一不小心就會收到別人的噪音,導致丟分,一定要注意。一旦讀完,馬上點下一題 ,不要留出時間讓其他人的聲音誤入。可以多參考一下網上的考場分享,辨別哪些考場是雷。

祝大家旗開得勝!

Categories
All 一點人生經驗

加國即享羊毛🐏

薅了一整年羊毛,自己也挖掘到了一些網上羊毛博主都沒有涉及的領域,因此簡單匯總一下,條件都是極其簡單的,幾乎可以即拿的類型,沒有很多銀行羊毛要求的 Direct Deposit 條件,適合無工作學生黨。

Contents

金融機構類… 1

返利網站類… 2

積分計劃類… 3

出賣隱私類… 4

彩票賭場類… 6

定期帳單類… 6

金融機構類

雖然銀行一般要求苛刻,大多有 Direct Deposit 的條件,讓無工作學生黨很頭疼,但也有一些比如容易的。另外信用卡也不符合範疇,因為我們脆弱的信用分是不適合太多 Credit Check 的,整理簡單即拿的羊毛更為重要了。

銀行

Tangerine

Tangerine 是很靠譜的一家網路銀行,活期利率高於所有大行,薅完以後也可保持常用,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他家有 Inactivity Fee,一年 c$10,因此記得一年内至少交易一次。根據目前的 ToS,Tangerine 在使用推薦碼的前提下,存入 c$250 60 天即可獲得 c$50 獎勵,簡單及時,不像許多銀行處處埋坑,拖很久都發不出來獎勵。歡迎使用我的推薦碼(Orange Key):70539322S1

EQ Bank

同樣是一家網路銀行,與 Tangerine 極其類似,目前活動是用邀請連結注冊 30 天内存入 c$100 可獲 c$20 獎勵,一週内獎勵就能發下來,很快。并且這張卡完全沒有隱藏費用,包括最坑人的 inactivity fee,所以不想用完全當作抽屜卡也沒關係,值得一薅。 歡迎使用我的邀請連結:點擊此處

CIBC

傳統大行其實也有很容易薅的開戶獎,當然針對的本身就是學生客戶,有一條年齡小於 25 的限制。根據目前 ToS,注冊並 60 天内存入 c$100 即可獲得 c$50。歡迎使用我的邀請連結:點擊此處

另外,前往加拿大之前如果辦理了 CIBC 的 GIC,也有輸入推薦人郵箱並拿 c$50 的機會,這也是我當時來加拿大時的選擇。若有需要可以在頂部「聯絡我們」找到私訊我的方式。

附加,CIBC 正在推廣他們的國際匯款業務,使用推薦連結進行匯款後可以獲得 c$50 信用卡 credits,不過當你需要使用此功能時已經意味著你是 CIBC 客戶了,所以還是值得一薅。不限金額,通常的方法是轉筆小額給自己支付寶賬號即可。歡迎使用我的推薦連結:點擊此處

Wise

Wise 是一家匯率極優的跨國網路銀行,加國一些號稱支援超低匯率匯款的銀行比如 EQ Bank,其實走的也是 Wise 的渠道。透過邀請連結其實也沒什麽返利,而我能拿到 Bonus 的門檻也很高,要有三個邀請人才行,就不放邀請連結了,實在需要歡迎私聊。

HSBC CA

原本是有一個無條件開戶獎+存 1000 的開戶獎,等七個月略久。但鑒於上週已經收到要 transition 給 RBC 的正式通知了,前景很不明朗,官網還倒是還挂著有 Welcome Bonus 的頁面,情況太特殊無法保證,就不展開説了。(已退出加拿大市場)

Tims Financial

羊毛博主們都認爲是垃圾的卡,畢竟開卡禮就 2000 Tims 積分,沒啥用。但最近有一次史詩級加强,Tims 積分可以換成這張卡的 Credits 了,相當於最高回報可以達到 6%,很多羊毛博主都還沒追蹤到此次更新。這是信用卡,然而開頭説了避免給大家造成 Hard Pull,可以選擇開 secured 的版本,我自己也是用的一張 secured 卡在玩,除了消費返現率以外其他都一樣。

券商

Wealthsimple

頂級推薦,Wealthsimple 算網路銀行也算券商吧,加國首家零佣金的券商 ,注冊之後也可以一直保有玩點小投資。Wealthsimple Cash 也算一張神卡,目前活期利率 4%,而且消費還返現 1%,我本人目前是把閒錢都放他們家了。使用推薦碼注冊後可獲得一筆秒到的現金!獎勵金額一直在變動,當前是 c$25。歡迎使用我的推薦碼:HXKMQQ 🎁 連結點擊此處

MooMoo CA

就是富途,華人不會很陌生,它們是今年才進入加拿大市場的,現在還在早期搶人狀態,所以開戶獎勵給得還算不錯。使用推薦碼注冊後存入 c$100 並保持90天可獲得 c$50,它的具體要求是保持餘額不低於100,但並不是强制投資,直接放在那最穩妥。另外這是分級獎勵,存入 c$10000 並保持90天還可獲得 c$100,但這樣就沒什麽性價比可言,除非你本來就打算將資金轉到富途。除現金以外還提供免傭卡等小獎勵。歡迎使用我的推薦碼:NKSJU9PM🎁或點擊此處連結

Questrade

加泰證券,一家經常會和 Wealthsimple 相提并論的券商,事實上也更像一家券商,他們目前的邀請獎勵是開戶并在 60 天内存入 c$1000 後可獲得 c$50 獎勵。歡迎使用我的邀請碼:316533714479127

加密貨幣類

正規的加國加密貨幣平台均在 FINTRAC 上注冊,有金融牌照,有稅單,所以也放在金融機構類總結一下。

Shakepay

Shakepay 透過連結注冊並交易 c$100 可獲 c$5 c$20,秒到,另外 Shakepay 還有一個亮點是每天搖一搖就有加密貨幣的獎勵贈送,不妨娛樂一番。如果能堅持下來,羊毛不算小,我積纍一百多刀了。歡迎使用我的邀請連結:點擊此處

Newton

與 Shakepay 非常類似,透過連結注冊並交易 c$100 可獲 c$25,秒到,值得一薅。歡迎使用我的邀請連結:點擊此處

Netcoins

透過邀請連結注冊交易 c$50 即可獲得 c$25,秒到,非常划算的一家。歡迎使用我的邀請連結:點擊此處

VirgoCX 

這一家透過邀請連結注冊並驗證身分即可獲得 c$5,入金 100 再獲得 c$15,合計 c$20,亮點不用交易,算是最無風險的一家了。只是這家獎勵并非秒到,需要等待幾個工作日。歡迎使用我的邀請連結:點擊此處 或在注冊頁面填寫邀請碼 DrFAaYdR

Coinbase

Coinbase 是大交易所,剛在加拿大拿到牌照,本身并沒有什麽開戶獎勵。亮點在於其提供的 Learning Rewards,時不時會有一些新幣推廣的活動,答題或做點簡單的任務即可獲得這些新幣獎勵,轉手賣掉即可,動輒幾十刀,適合長期持有。

返利網站類

返利網站是北美特有的一種形式,透過返利網站跳轉到購物網站,通常他們之間有合作關係,而作爲顧客的我們以此獲得一筆返現。

Rakuten

沒錯就是樂天,目前最好用最靠譜的,我也是常客。使用邀請連結注冊並完成一筆 c$30 的消費即可獲得 c$30 獎勵。這個消費限制不用慌張,買張網站上的禮品卡就完事,簡單輕鬆,我和朋友目前都是這麽操作的。歡迎使用我的邀請連結:點擊此處

Great Canadian Rebates (GCR)

這是加國最老的返利網站,UI 有點舊了,使用體驗一般般,但是合作商家卻是最全的。透過邀請連結注冊即可獲得 c$3,小羊毛,但是完全零門檻,不用消費。歡迎使用我的邀請連結:點擊此處

TopCashBack

這實際是家美國公司,但加拿大也能用。之前一些 VPN 合作商家的返利給到了 120%,直接倒賺,非常離譜。透過邀請連結注冊並達到 $10 的返現額即可獲得 $35,是美元!也許需要蹲一蹲什麽時候再有倒賺活動或者你正好要買某個商家商品時使用。歡迎使用我的邀請連結:點擊此處

積分計劃類

加國的積分計劃太多了,琳琅滿目,還挺費時間研究的。主要推薦一些立即有羊毛薅的,其他要慢慢積纍的暫且不談了,因爲實在太多太多了……

Aeroplan

加航的計劃,其實個人體驗滿坑的。羊毛在合作夥伴上,綁定星巴克可以拿 750 分,聊勝於無。其他常用的合作夥伴還有 Uber、LCBO 等,都綁上就完事。

Air Miles

本身是個爛計劃,最近被收購之後竟然一躍成為最好的積分了。主要是 offer 好,最近聖誕活動就是只要在四個合作夥伴處拿過積分就送 1000 air miles,折扣 c$100,相當於白送啊!注冊上蹲 offer 就好,近幾個月力度都很大。

Scene+

Scotiabank,Sobeys 系超市,Cineplex 的積分計劃。也是注冊蹲 offer 吧,中規中矩。有他們的買菜卡還是攢得滿快的。注意每家計劃都有可能有倒賺機會,只能靠自己多蹲。例如最近正在進行的一個 Cineplex 活動是看三場指定電影送 5000 分,折合 c$50,而三次電影票低於這個價,尤其是還可以買週二的特價票,又倒賺了!

PC Optimum

Loblaw 系的積分計劃。主要可以蹲 Shoppers Drug Mart 的一些 offer,我今年黑五時就是用的 20x 積分 + 積分膨脹計劃買的戴森和 Switch。

各類自營品牌

總體都比較鷄肋吧,聊勝於無。

例如酒店,萬豪有自己的 Bonvoy 計劃等。

例如航司,Porter 有自己 VIPorter 等。

例如租車,每家也有自己的積分,攢夠可以換一天免費或者升車系之類的。

至於餐飲品牌,太誇張了,幾乎每家都有自己的 app 和計劃,甚至我覺得沒人和我一樣閒幾乎每個都下載來看了,至少那些專業羊毛博主都沒做過。相信大家也不想一家下一個 app,推薦一些值得使用的,國民咖啡 Tim Hortons 算一個,注冊應該是有免費咖啡的;

Starbucks 可以有,上面説了能連 Aeroplan,生日也能薅免費咖啡;

McDonald’s 老實說是坑比,著名的殺熟 app,後期的 offer 給的比原價還高,但是有很便宜的首單可以薅;

Subway 有首單 footlong 半價和一些減價的 offer,送 200 分,折合 c$1;

Burger King 首單送 5000 分,夠換一個 Chessburger,加入首單積的分大概率夠 6000,能換一個 Whopper;

Thai Express 注冊就送 50 分,75 分換 c$5,騙多次消費的;

Mary Brown’s 使用邀請碼送 50 分,大概只能折合 c$0.2,屬於完全沒人用的 app,這點細羊毛絲也不想放過的歡迎使用我的邀請碼:mary_browns-0B2F43B2

再强調一下,幾乎每家都有自己的計劃,無論什麽 Wendy’s、A&W、DQ、Taco Bell 甚至幾家 Pizza 連鎖,沒什麽注冊或首單優惠的就不提了,吃得不多積分是很鷄肋的,至於有時會有特別 offer 就只能靠蹲特殊時間節點了。此類促銷活動略區別於常駐羊毛,需要訂閲一些專營促銷折扣的網站,比如 RedFlagDeals。

出賣隱私類

會交出一些敏感資料,比如掃小票類的 app,根據個人意願選擇吧。注意同一張小票可以每家都上傳。

小票類

Caddle

一個不錯的掃小票 app,更值得一提的是問卷很多,每天都有,其實比其他同類產品好攢,滿 c$20 提現,我已提過一次。使用推薦連結可以獲得 c$1,歡迎使用我的連結:點擊此處

Receipt Hog

只能掃小票的 app,攢錢速度一般,亮點是能傳 E-receipt,能直接連接你的電子信箱,要出賣的隱私更多了。邀請獎勵是 250 coins,折算大約 c$1.25 (最低 cash out 是 1000 coins = c$5,但數字大會有折扣),歡迎使用我的邀請碼:prev9127

Air Miles

沒錯還是他,詳見上一章,掃小票是他們的新業務,現在估計初期推廣 bonus 滿多的,例如黑五那一週一張小票直接給了 100 air miles,這可實際收益都大於 c$10 了。僅僅一張小票而已!

類似還有 Checkout 51,個人覺得不好用;Amazon Shopper Panel,是 Amazon 官方的,排隊很難,我沒排上隊還沒用過……

帳單類

以下是連接銀行卡、信用卡,用帳單返現的 app,比小票内容更敏感,但都是各大銀行背書的,不會有嚴重安全問題,請自行斟酌使用。

Paymi

CIBC 背書,根據合作商家,連接銀行卡返現,可自行瀏覽合作對象。使用推薦碼完成第一次返現後可獲得 c$5,歡迎使用我的邀請碼:AL4EUT

Avion Rewards

原 Ampil,RBC 背書的計劃,現在直接整合到官方的 Avion Rewards 的系統中了,更靠譜。同樣是連卡返現,合作商家比 Paymi 多,之前 Ampil 用戶轉 Avion 還送了 c$10。沒有 Referral Bonus,可自行下載注冊使用。

自動挖礦類

真挖礦就不推薦了,有些利用閒置帶寬賺錢的,雖然本質也是一種挖礦,沒什麽安全風險。

Honey Gain

閒置電子裝置放著就行,公用網路環境不會有效。透過邀請碼注冊可獲 $5,歡迎使用我的邀請連結:點擊此處

其他類似的很多,但不像小票一樣可以重叠使用,而且很多是美國市場的,注冊一家就好。

彩票賭場類

來點奇技淫巧,很多專職羊毛博主都沒提到過這一類。

OLG

我之前是安省居民,所以需要使用 OLG。一般來説每個省的彩票局都有二三十的免費彩票玩一玩,但這個太少了,而且免費彩票也太不靠譜。

注意蹲一些節假日時,賭場或者賭球的 offer。例如我上次是在 Canada Day 時注冊的,贈送了 c$240 的賭球體驗額,這個錢只能賭球玩,但只需隨便投注一場賠率 1.01 的必勝局,拿到 c$242.4,就是可以提現的現金了!真碰上世紀暴雷那辦法,臉太黑,可以分批買分攤風險,自由操作。只是注意別陷進去了,小心反薅,博彩有風險!

定期帳單類

保險、水電、地稅、話費等,屬於在此生活幾乎無法避免的定期帳單,因此要考慮一下如何節流。很多保險我暫時還沒涉及到,屬於待探索的領域。

Public Mobile

這是最會玩積分制的一家電信業者,我剛剛換了他們 Boxing Day 的 24/m 4 GB 套餐。以前 auto pay 是直接在帳單上 -c$2,可惜現在換成積分制能薅的變少了,現行返現率 5%。積分價值 1:1,相當於實際月費 22.8, 開戶送 5 分,用邀請碼再送 c$10 credits。歡迎使用我的邀請碼:0OE693


閲讀英文版。

Categories
All 杂文

富裕國人的小布爾喬亞幻想

中國人確實太富了,Crazy Rich Asians。

那冠絕全球的奢侈品店數量,那比北美更貴的同類商品,那些開著超跑的小留。

即使沒有人人跑車那麽誇張,一個普通中國留學生的家境基本都是非常殷實的,不會差到哪去。

一對比起那浩浩湯湯的南亞大軍,天壤地別。

很少有中國學生會和我一樣,一落地便尋覓著打工的地方。反觀南亞大軍,純粹為打工而來,根本不管上學。所以廣大服務業裡,像是我的同事,都是他們的身影,一個中國人都見不着。僅存有中國人打工的幾個場景大概也就華超中餐館奶茶店罷了,極具地域特色。

現象背後,折射的家庭和社會背景是截然不同的。南亞大軍是真的為了追尋高薪酬,和我們追尋社會氛圍,在目的上就截然不同。傳聞印度人是全家凑錢,一張單程票就把學生送來,如此生活壓力下,不賺取生計無異於坐以待斃。中國學生哪會這麽窘迫,就算真的沒有工作,靠積蓄至少也能撐完學業。即使是窘迫如我,也必須承認不打工還是能活下去的,我奶奶每次都勸我沒必要打工,學業要緊,華人更看重的始終是一紙文憑。

況且講到存錢,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存錢,疫前,加拿大人的家庭平均存款 C$852,我把這個數據説給父母聼時,他們都震驚了。不足 800 刀存款的家庭,在中國哪怕低收入人群中,也可謂微乎其微。哪怕是所謂不足 1000 人民幣的收入群體,你敢信嗎,他們能存 500 一個月,如此半年,還是趕上了加拿大,這就是中國人的特性。我在學習三和大神當挂逼時也領悟了一個道理:什麽收入層次有什麽樣的活法。以前一篇文章也提過,我真就一個月只花了一百刀,有賬單佐證,無非執行挂逼生活法就是,有啥不可能的,要省還能壓縮呢,我一個月一百刀仍把肉蛋奶樣樣整齊全了的。當然,加拿大人不需要存錢預防大病,有全民醫保,老中人口上説著存錢以防萬一,其實是社會福利不足的體現。但不管原因如何,結果擺在這,中國人普遍隱藏著大量存款,就是會顯得格外富有。

無論言語包裝得多光鮮亮麗,職業歧視是刻在骨子裡的。一些加拿大華人常常會虛僞地講,已經來加拿大了,這裡是沒有歧視的,無論職業,人人平等。但當聼到你説你打著最低工資的餐館工時,他們總會開始出現各種消極的言論,「呃那還是工資太低了,沒多大意思」。所以除了中國人的店以外很少有華人打工仔,他們是真的看不上這類工作。華人論壇裡正討論著過多的印度移民,表示支持的一方卻是這樣論證的:「他們不來哪誰做服務業?你去嗎?」言下之意,我必不會做這種「低端」工作。

六個月内,90 萬學生瘋狂湧入,形勢再惡化,我老闆連嘆加拿大 out of control。

上週五有人直接在店裡失聲痛哭,懇求老闆給他一份工作。而尋求現金工崗位的人,直言五刀一小時就可以幹活。這些故事,光聼就讓人眉頭一緊。

五刀?老闆沒接受這種内捲要求,他説,他們是人,不是牲口。五刀,我在國内幫鄰居補課也能拿三十刀,比加拿大打雜工都多,無法想象他們原本所生活的環境多惡劣。很多人不信,但中國真的比加拿大工資更高,取決於工種。中國貧富差距極大,做一個餐館工,的確兩三千人民幣,但技術崗呢?我每次想到在深圳一個月能拿八萬的 PhD new grad 親戚都嘆息,加拿大真拿不了這麽多。這僅僅只是看得見的工薪階級,Crazy Rich Asians 的詞源,各種二代,就不展開了,數不勝數。Cartier 能在中國開 49 家店,世界最多,Cartier 的市場經理難道是傻子嗎?中國人是真消費得起。

然而最近看見一些提倡「體驗」體力活的内容創作,讓我覺得這純粹是富裕國人的小布爾喬亞幻想。他們用的動詞已經夠精準了,這是一場「體驗」,和其他的娛樂項目無異。我們能體驗週末去農場摘藍莓,但不會去真正做一名農民。

在他們宣揚走出辦公室,去「健身」舒展身心時,就已經大錯特錯了。體力勞動絕對不可等同於健身,相反其對身體的影響實則可以以摧殘來形容。在我連續進行數週的體力勞動之後,渾身酸痛,只想去按摩店好好地全身放鬆一下。

況且我也不過是工時很少的 part time 員工而已,那些博主也一樣,有著一份高薪工作,週末偶爾去幫一兩天忙,然後藉此分享著自己白領下班後的優質豐富生活。好在他們的態度也不敢過於放肆,指出了他們自己是有全職工作的,也知道只是全職做一樣的烘培崗位生活應該會相當困難。

確實如此,所以南亞同事真正的肝法是,一天 16h,一週六天。沒錯,餐廳的營業時間就是 16h,但做全職的他們選擇不倒班,直接硬肝 16h,每週雖然放了一天假,後來也聽説還是在外面跑跑 Uber 什麽的,并沒有完全停止工作。沒辦法,錢太少了,遠遠不夠,基本薪資已成定局的基礎上,只得堆工時了。於是他們這種 16h 的肝法,竟使得稅後收入有五六千,的確是一個滿不錯的數字,可惜完完全全建立在犧牲了一切生活的前提下。這也是我親眼見到一個同事工作到一半直接倒下的原因,人不可以亡命地工作,那一刻我有無以言表的震撼,過勞、猝死,原來都是真實存在的詞彙,不僅僅出現在新聞裡。

來一個新的國度,只是為了賺錢,真的值得嗎?從移民目的開始就不同的我,時而有憐憫的情感。他們整個家族都缺錢,前面也提到有全家貸款送一人出來的例子,於是個月肝到手的五千,還要寄兩千給他們祖國的家人。我不需要補貼家計,父母有足夠生活的收入和養老金,甚至還會説真有困難找他們要錢就是。在這種反差裡,我也沉思於生活的意義。

如果見過此番光景,你也定會對國人的小布爾喬亞言論感到反感。故而我常説,紐約倫敦東京都只圖一樂,真資本主義還得回上海。現在每每想起上海生活的物欲橫流,我都不由得打一個寒顫,這些真正的老牌資本主義都會,可沒有那樣離譜。那樣子追去物欲,那樣子的消費主義,散發著暴發戶本質的 Crazy。在這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有著各式各樣的族裔,也有 rich white,也有 rich black,但沒人評論其為 crazy。

人文主義的發展,一定要進入人文關懷之間,你看國人仍嘲諷著西方年輕人「白左聖母」,「從小過得太好吃飽沒事才想這些」。可是,好的方向不該就是那樣嗎?是你們還沒吃飽幾天唯恐再陷困境才剛愎自私罷了。Crazy 的根源,終歸還是精神文明的匱乏,是不久前還填不飽肚子,而在暴富實踐著腦海中的小布爾喬亞幻想,卻非階級的真實。

Categories
All 杂文

過時北美夢,巴黎症候群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 《觀潮》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日本人揣著日益鼓起的錢包,蜂擁往海外四處遊山玩水。

巴黎,應是浪漫之都吧?凡爾賽宮的優雅,香榭麗舍的落葉。無處不充斥著他們的遐想。

然而當他們落地的一瞬間,幻想立即被無情打破。憧憬了半生的巴黎,原來就這破樣?這種反差太大,甚至讓一些人罹患上精神疾病,陷入一種崩潰紊亂的狀態。

這就是著名的「巴黎症候群」(パリ症候群),1991 年由日本精神科醫師太田博昭提出:日本人因為對巴黎存有過高的期望,誤認為法國人肯定比日本人好,但在實際接觸過巴黎這個城市後發現完全相反,不僅巴黎人也有粗魯的一面,而且那些高職位的法國白人的素質也很低下,他們的談吐、著裝、禮儀、收入、品位均達不到日本人幻想中的要求,甚至還不如普通的日本人,患者在此現實之下倍感無助[1]。

此症狀在 2004 年後正式被歐美承認,由 Viala 等人於法國精神病學雜誌《Nervure》中提及 [2],在醫學上分類為司湯達症候群的一種。

如此看來,我的症狀也愈發明顯,活生生熬成了一位罹患者。

甚至我是在壓根沒什麽高期望的情況下,仍然染病。

我一直奉行著那句話,移民不是去一個天堂,而是離開一個地獄。打從一開始,我就沒多大期望。況且這又不是我第一次出門,我旅居過的地方的數量遠超同齡人平均水平。於是在對比之下,都沒能怎樣挖掘出本地的更多亮點,尤其是和加拿大地位特別相似的澳洲,也許是那時候太年輕拿著家裡錢什麽都不用顧慮吧,在墨爾本的時候過得真是愜意太多。

無論如何,我無法排解愈待愈難熬的心情,惟有屢屢出現的窪地新聞,會短暫治療一下愛支病,回去,必然也不可能。

多麽滑稽,一問說不好,一勸就不回,我自己也變成了這種人。

我就是難民,流浪著,更宏觀概念下的 homeless。

張國榮曾旅居過溫哥華數年,後來又返回香港,留下這樣一句評價:「原來這邊的生活是這樣哦,又覺得好像少了什麼,像是在這裡等死似的。我以為加拿大是天堂啊,我去了才發覺不是啊,原來真正天堂是香港嘛。」

看到類似的言論時,我都會不由自主地瘋狂點頭。「等死」,尤爲精確的形容。他説這句話時,香港還是 British HK,那確是天堂吧。香港已死,悲觀地宣告,世間再沒有任何一處是天堂。

還有非常幽默的一個論調,叫有錢了就好。再有錢能有錢過誠哥?問題是誠哥也拿著本加拿大護照住在香港。香港有三十萬加籍人口,位居亞洲之冠。可見拿身份,和挑自己要居住的地方,完全是兩碼事。如果說誠哥幾十年基業都在香港,自然住那,不就恰巧證明過往社會關係的紐帶很重要?那麽,我在《流浪母語》就提過,我太熱愛我過去的種種紐帶了。

MLA 的歌曲中,我最有共鳴的一首,是《你叫我譯一首德國歌詞》:

你叫我幫你譯一首德國歌詞
並沒有說是為什麼事
那首歌說向外面世界奔馳
渴望那一天將至
祈求風和雨
吹我到理想的遠處
故土沒法跟隨我意願
但為什麼終於
穿過海灣來到老遠
卻很想返回我的屋邨
你叫我幫你譯一首德國歌詞
像在訴說著你心願
拍拖 出國 交友 工作 生兒
難道不是為逃避寂寞不斷?
祈求風和雨吹我返故鄉的某處
異國沒法消除我睏倦
但為什麼終於
返到故鄉鞋也未轉
卻很想離去我的屋邨
但為什麼終於
穿過海灣來到老遠
卻很想返回我的屋邨

My Little Airport 《你叫我譯一首德國歌詞》

初次聼到這首歌時,我甚至還沒出國,也像是靈魂瞬間被擊中。當然那時在澳門,仍是有一些相仿的心境,只是小日子過得美好,來不及胡思亂想。

現在「等死」中,時間太多太無聊,哪能不整天亂想?

歌詞甚至完全闡釋了我的困境,一問說不好,的確不好,異國沒法消除我睏倦;一勸就不回,當然不回,故土沒法跟隨我意願。

若是讓各種瑣碎之事堆滿時間再次麻痹自己,也只是逃避寂寞不斷,那些都不是内心真正想要的事情。

問題是,你想找事情做也找不到,無聊就是根本的問題。我本即是徹頭徹尾的城市人,亞洲大城市,很難去適應四大鄉村國家的生活。香港人的不適應感,大概也一樣。我有拿著 BNO 去英國 5+1 的朋友,也痛斥著英國的種種不便,那可還是倫敦啊,讓我這種真正的村裡情何以堪。

也許也只有其他潤友會有一點北美夢了吧,這話聽起來有些 racist。但就事實而言,不可否認,發展程度確有差距。像是印度今年才開了全國第一家 Apple 直營店,Tim Cook 親臨,一時還是一個大新聞。Apple 直營店,於國人而言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光重慶都有三家,Tim Cook 好多年前就來過重慶。再看看重慶最新的招商信息,就今天,引入了 Jil Sander,加拿大人估計都不知道這啥品牌。我試著在地圖上搜了一下,最近的一家在紐約……難怪 Square One 我逛著跟像在縣城萬達一樣,哪怕它是本地人口口聲聲的大商場。

上述都只是對比重慶而言,内陸二線小城,一個加拿大人和其他潤友從來沒聽過的地方。在他們眼中,中國是很落後的地方,這種隔閡真的一言難盡,我更難解釋。老實説,中國作為世界 GDP 第二的國家,甭管其中有多少水分,19,373,586 USD million 這個數字比第三日本第四德國第五印度第六英國第七法國加起來還高。甭管現在政治環境多糟糕,前幾年的經濟活力是有目共睹的,誕生出創意的、新奇的事物,數不勝數。樂樂法利有一期回憶他才去上海的時候,各種新奇事物玩了一個月,也不由得感嘆 China is future——他可是德州紅脖子。

看看把孩子逼成什麽樣了,都快化身越出國越愛國的小粉紅。

前幾天更出現了讓我哭笑不得的新聞:印友也開始不滿意加拿大了。有印友發推文稱他們在印度過得好得多,Canada sells fake dream。印友來了發現加拿大並沒有中介口中那麼美好,便成了真正的巴黎症候群。加拿大哪有過夢想,苟活罷了。

城市嘛,好的公共空間、品牌招商、公共交通、獨立製作、夜間經濟……上述元素,加拿大統統沒有,這就是我定義下的無聊。別人只管給你説,好山好水,你該周末去 hiking。Hiking 偶爾一去我樂意,但那些元素是我的日常,作爲城市人,真的不適應鄉村國家的節奏。

品牌招商、公共交通、夜間經濟這幾點我都快說爛了。好的公共空間,就像是銀座索尼公園一樣的設計,我暫且沒在加拿大聽説過。這幾天瘋狂聼這一檔東京日常的播客,無比懷念日本。沒有夜生活,於是要在 3 am 的現在繼續發牢騷,我本可以穿上人字拖就出門喝酒。

真要讓我降低欲望,那恐怕是得去修佛悟道,六根清净了。總之,躁動的心靈在此處無法得到安寧。大概還是要多進行一些人間觀察,去理解每一個個體之後的動機吧。當我得知我老闆竟然是德國出生,十歲才過來,口口聲聲説著德國很差時,也倍感意外。歐洲人又是緣何要移居這塊土地呢?

我不是來說加拿大壞話的,客觀原因有很多,疫情之後的大蕭條,很多的地方今不如昔,也許是我來的時機不對。就像舊金山,情況惡化非常嚴重,整個環境比三五年前差遠了。我聼日本友人説,東京也比以前差了很多,一聲嘆息落下。年初的時候,我提到,瘟疫雖然過去,一些不可逆轉的創傷早已根植下了,永久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看吧,端倪已然顯現。

星球上沒有任何一處天堂了,我們還有能力再造一個嗎?或許摒棄一切,隨著馬老闆上火星吧。

References:

[1] Caroline Wyatt. ‘Paris Syndrome’ strikes Japanese. BBC News, Paris. [2007-04-23].

[2] Viala, A., Ota, H., Vacheron, M. N., Martin, P., & Caroli, F. (2004). Les Japonais en voyage pathologique à Paris: un modèle original de prise en charge transculturelle. Nervure5, 31-34.

Categories
All 杂文

流浪母語

在恆久的掙扎中,我終究意識到,自己是流浪在母語裡的。

端去年有一篇文章,題為《異鄉人:在自己的母語裏流浪,我在加拿大學編劇》,些許讀後的感觸,讓我想化用一下這個標題。更巧合的是,我們甚至連流浪的地點都一致,不無感慨。

前幾日一場面試,磕磕巴巴把英語講完,總感覺沉浸在所謂英語環境中,英語能力不增反降。對於這門外語,尤為緊要的外語,焦慮愈演愈烈。

小紅書上,刷到有妹子號稱是傳遞真相,即交了一個外國男朋友之後,英語也沒提升。她大概提了幾點,比如男朋友會迎合她的各種錯誤,Chinglish,講多了男朋友也就能聼懂了,甚至會主動對她這麽説,錯誤無法得到糾正。這一點我真是深有體會,我跟我同事處於完全一樣的模式中。我那磕磕巴巴,毫無邏輯,語法混亂的英語講完之後,他們真的 get 到了,然後就算交流完成……是,交流確實完成了,有人説,能交流就好,但是這完全不足以去體現自己掌握了一項專業的能力。有人能寬容,勢必也有人不能容忍。面試場合講成那樣,真的只會讓我心拔涼拔涼,毋庸置疑的扣分項。

還有一點,就是日常對話過於簡單了,我基本只會幾個詞幾個詞往外蹦。記憶中除了上學期期末的 presentation,真的很久沒有説完一個很長的完整的富有邏輯的句子了。只是和人尬聊的場合,我一般是回答問題的那一方,每次幾個簡單詞彙就能應付。我幾乎不會主動去說一大串東西,講一個故事,這是性格使然,講中文我也不太可能如此健談。區別在於,讓我硬要用母語撐一撐場子,是可行的,但是英語就是能力不足了。

印度同事:「多看點英文電影英文劇吧」。

很老套的説法,我尬笑一下點點頭,但是關鍵在於,我對英語文化的作品興趣並不大。不管什麽哈利波特還是超級英雄,我都沒看過,想想可能真沒法和這些本地人聊開,完全不會在一個頻道上。

還是印度同事:「你不看漫威DC?你平常不看電影是吧。」

等等,這個文化圈也滿奇怪的,電影直接和漫威DC劃等號了嗎?小衆愛好無論在哪都沒生存空間呀。

我:「呃呃,看呀,日本電影比較多吧,比如去年花束,等等這部片英文名是啥啊……」(We Made a Beautiful Bouquet,我去查了!鬼才知道!)

「Sorry, I don’t know its English name.」大概是我最常説的一句話,無論在電影音樂遊戲書籍任何常見的閒聊話題下,我必然會走到要抛出這句話的一步,絕無例外。

要知道,我從小接受的所有文化載體,幾乎都是日本的,我可能是真正的精神日本人。加拉巴哥化,是我提過數次的概念,如果你真的了解,加拉巴哥化下的日本,審美在這顆星球上是獨樹一幟的。而我也澈底與之同化。

好在日本文化輸出的確是亞洲天花板,跟各種族群聊天,很少有沒看過 Anime 的,日本遊戲也基本能聊一聊。RPG 是已經衰落了,雖然他們不玩,但至少還是知道 Final Fanstasy XIV 是哪部作品,甚至都補充了一句有朋友在玩,不知真假。

國内朋友知道我連哈利波特都沒看過後也大驚,你潤日本好了啊,怎麽會挑中加拿大這個地方。老實說,正是因爲深知日本的社會情況,所以勸退了要去日本長期生活的念頭,吃喝玩樂自不必説,但總有人會告訴你,日本只適合去旅遊,日本社會若要概括只有「壓抑」二字。其實,移民一事就是圍城,我既看見有人想從日本去加拿大的,也看見有人想從加拿大去日本的,各執一詞。只是我很清楚,離開鹽鹼地就好了,要放低期望,才不會失望。

而我昨晚頓悟,東亞的壓抑,才誕生了各種怪誕的新潮玩意。上個月看見代官山的蔦屋書店和伊藤潤二的聯名產品,只覺有趣和羡慕,重慶都有蔦屋,你土倫土有個啥?啥都沒。細細一想,這種現象,是否正是因爲長期的壓抑,需要釋放?以至於無止境地獵奇,閾值也隨之攀升。東亞發明新菜式太普遍了,餐廳和飲品店天天都在推新品,哪怕 KFC 到了中國,也要造出離譜的毛血旺嫩牛五方,在 KFC 老家的肯塔基州,我們只有最基本的菜式。

東亞人,有長期的、潛意識的精神空虛,以至於要幾近刻意地去用新事物填補空隙,有些東西,已經不能形容成新穎了,就是怪誕的,獵奇的。精神空虛,繼續侵蝕著我,在我無法排解空虛的異鄉,承受作為第一代注定的痛楚。

抑或,它只是市場經濟的瘋狂試錯。加拿大人也經歷過大造黑暗料理的時代,夏威夷披薩、加州卷,實際上全是出自加拿大人之手。這類東西,只要有市場,就能推廣開,至於時代的淘汰品,早已不為人知。

我對愛情的幻想,又破滅了一層。和其他族裔談戀愛是怎麽一種體驗呢?我原本以為應該很美好,不再有小織女張口閉口的彩禮,不再頂著遇見小粉紅的風險,大家都會是正常人。她們確實不要彩禮,還主動説自己不是商品,我聽到當下就激動地點了點頭,自由世界長大的人就是正常。但聊得越多,越覺得文化差異巨大,讓我手足無措。

無產階級教育也許太成功了,我一個老中人,是真的信不了神,刻在骨子中的,打心底的不信。但他們幾乎人人都信神,不一定有特定宗教,但會信神,兩個概念區分得很開,但我誰都不信。而我面對的一般反應是,不信宗教,很能理解,diversity 的國家,宗教自由;不信神,他們就開始奇怪了。而他們得知我父母也不信時,幾乎是震驚的,彷佛擊碎了他們的文化觀念。「那你信什麽?共產主義嗎?共產中國。」此話一出,我更無語了,我大概信反共產主義吧……而我真不敢就宗教話題展開多説任何東西,一不小心褻瀆了,可是大問題,説完自己是無神論者,迅速結束話題。

某時某景,很適合吟詩一句,完全貼合當下現狀,但我發現翻譯不了,又吞回了肚子裡。有時,只是引用了一句我喜歡的中文歌詞,MLA 的經典歌詞,她會問什麽意思。字面意思,怎樣怎樣,嗯,that’s all,就這麽無聊。我的新 TG 名,就一句「到太子午夜時候」,引自 MLA 的《K同學》,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 By midnight in Prince Edward 而已,前不着村後不着店。但,我深知實際意思遠比字面意思深厚,除此之外還需要對背景社會事件有足夠了解,這是描寫反送中的歌曲。她其實非常耐心,讓我不要着急,慢慢解釋,可惜實在有心無力,整個原文渲染的意境也將盡數丟失。我若一人能搞定如此龐大的難題,豈不讓冠以翻譯家頭銜的名師大家們蒙羞,人家幾十年鑽研出的成果,自是不同。

於是,我有些抗拒跨文化的關係了,我還是希望我念一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時,她能瞬間理解我的意思。不過好在,我對找對象一事也期望極低了,不覺難過,又豐富了一點閲歷吧。

最要命的是,我也沒法融入中國人圈子去抱團取暖。我堅持自己的文化觀念,堅持使用傳統中文,在微信那個我深惡痛絕的 app 上,每次都會引來疑問,於是只好搪塞兩句,「啊我以前混澳門的,習慣了」。香港人,台灣人?也許會不錯,但我如今社交圈子這麽封閉,沒什麽機會去認識,又為一大憾事。

我總算找好了自己在這兒的定位,Refugee 罷了,一個政治難民。我一直自嘲,王師北定中原日,我是會回國的,回到重慶,最好還參選一個議員。我太愛自己的家鄉了,在霧中漫步,吃上能把加拿大人送進醫院的辛辣食物,市中心的精神堡壘,是中華民國二戰勝利的紀念碑,怎能遭人篡改了名字。我不喜歡英語,更討厭普通話,只想多講兩句重慶話,那才是我真正的語言。借用端那篇文章的結尾,「地理位置的變化不會讓我脫離那熟悉的衰世感;這裏有我的文化,我的語言,我藉以認知的一切,連起來就是我的命運」,如果到死都沒有那一天,家祭勿忘告乃翁。

Categories
All 杂文

瘟疫過後:生活方式再定義

本質上這是一篇年終總結,但之前在《A Struggling Gap Year》一文中我已經總結過大半年内容,所以叫半年總結更恰當。以那篇文章作為時間線的分水嶺,後半年最主要的環境變化便是我來了加拿大,個人生活方式也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值得我進行再定義。

在離開之前,我仍在與中共的清零政策作鬥爭,前一篇文章《掙脫「白色」恐怖:大清零運動下的「潤」學實操》,就是在詳細記錄其過程。聖誕假期坐了一趟口罩都沒帶的國際航班之後,更爲感嘆似乎瘟疫在這兒已經完全失去了存在感,回到了疫前的日子。而12月白紙革命之後,中國的政策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一夜之間等同於完全放開,世界的變換速度,是我不曾料到的。世界彷佛就要恢復正常,但我一直以來持有的一個態度是,一些深層次的東西已經永久地、不可逆轉地改變了。那才是我們瘟疫過後所要面對的。

初來乍到加拿大,直接為物價所震撼。聽説近一年來通膨嚴重,故而物價飆升,這就是很直觀的一個疫後社會尚未痊愈的例子,但我要講的不是如此宏觀的東西,這是我的個人總結,而非時事總結。作爲一個普通人,六億人月收入只有一千元的國家來的普通人,壓力真的太大了。我無數次質疑媒體是怎麽排出「全球生活成本最貴城市」榜單的,新加坡和香港常年很高,難道就只看房價嗎?吃飯真的太貴了。學校食堂,最便宜的東西是一款沙律,説白了就只有一個小塑料盒子的生菜,稅後要8.2刀,差不多是50港紙,香港50塊真比這能吃得好太多。我從不去比中國的物價,沒有意義,但這比香港都貴得多,不合理吧?電訊資費,世界最高,公共交通也是3刀起,以前港鐵過海一個站要花十幾港紙我嫌貴,還是太 naive 了。整個物價帶給我的感受就只有震撼可以形容,天天憂慮不知道該怎麽存活,更可怕的是加拿大工資也并不特別高,甚至部分背景比不過中國。加拿大的確是一個典型的低收入,高物價的地方。好在超市的食物是很便宜的,要在加拿大壓縮生活成本,只能自己做飯,我幾個月以來幾乎沒在外面吃過飯,使最終支出的結果看起來還滿合理。除去房租,我一個月200刀都沒花到,這比我在澳門用的還少,當然我必須聲明這就是極限生存,我對任何一個人説的都是參考我沒有意義。

北美沒車是半個殘廢,所言不虛,我另一半的抑鬱就來自於沒車。完全不用指望北美的公共交通系統,本地人都從來不用,來第一天問房東一些關於公交的事項,她直接説從來沒坐過,出門只自己開車。更好笑的是,美國一些自媒體盛贊加拿大公共交通系統比美國好,因爲加拿大每半小時就有一班公交,非常規律,而且涵蓋的範圍很廣,基本沒多少盲點,這兩點我承認是事實,那美國得爛成什麽樣啊,這壓根就是矮子裡面拔高個。跨區域交通,那就更糟糕了,20km外的一座很近的城市,除了最慢最慢的綠皮車,我竟完全沒有頭緒要怎麽通過公共交通過去。北美火車,真的就是中國最慢的純數字編號那一款綠皮車,如今幾乎快要絕跡了,K字頭可不算,畢竟K可是代表的快車之意。我都有幾個瞬間要變成小粉紅,就這,也叫發達國家?看看我以前是怎麽盛贊日本的公共交通的,那才是我心目中的發達國家,固然我不會幫强國吹噓高鐵,但世界上第一個高速鐵路系統是新幹線啊!昭和39年就已經運營,新幹線,得吹。

最終,我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以前在日本也好,香港也好,新加坡也好,始終是亞洲的生活方式,但這裡是北美,截然不同。五眼國,除了英國,幾乎都可以叫鄉村國家,地廣人稀,一戶一棟大 house,至於出門,那就自己備好車。有趣的是,突然想起以前在美國爲什麽不建高鐵的話題下,替美國辯護的人,尤其喜歡聲稱航空業發達,不需要高鐵。聊民航?那我可坐得多了,來了之後才發現,本地人他飛機也不坐啊,真就只開車!上一篇 gap year 總結的時候,時處年中,航旅縱橫上我 2022 的飛行紀錄超越了 99.99%,可惜來了加拿大掉鏈子了,四個月直到聖誕假期我才飛了一趟墨西哥,草率結束了 2022 的飛行之旅。

關於民航,我在 TG 上是這麽説的:加拿大的確是深刻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再也沒辦法做到 HK Style 的出行了。曾經聼港人聊到「Weekends 日本人」的概念,指部分港人幾乎每個週末都要飛一趟日本,顯然就是我所謂的香港式的出行方式。回想以前隨便一個週末,甚至週五下午下了課,就可以直奔機場開溜。但加拿大不行,一來接駁機場的公共交通太糟糕了,我用了一次滑鐵盧機場(YKF),作爲國際機場,零公共交通……這在亞洲是匪夷所思的,龍巖山裡那離市區100km的小機場也就一天兩三趟航班,但仍有機場大巴。再者加拿大人不管長途短途,都更偏向於開車。房東就雲淡風輕地對我説過一句他們從溫哥華回來都開車,從來不坐飛機……如此一來,加拿大根本不會有類似 Weekends 日本人的群體,也沒有滋生的土壤。另外我的出行意願也在這裡降低了,在亞洲我是願意去探索小城市的,畢竟叫得出名的大城市也去的七七八八了,像上面提到的龍巖,估計很多中國人都對這個地方沒什麼印象甚至沒聽過,但我仍能在那挖掘到一些趣味。北美小城市,就絲毫沒有吸引力,記得上次我對面登機口是飛往一個叫 High Level 的小地方,名字倒還有趣,查了一下是阿省一個3000人的小鎮,根本想不到假使我以遊客身份前往能做什麼。

我想,那種每週都能出門的浪子生活,恐怕是一去不復返了。我每次路過加拿大的中小學,看著那些自由世界長大的孩子們,心裡都會念叨一句「天龍人」。我爲啥沒出生在這,拿著加拿大護照呢?有時我又會想,雖然他們的護照通達全球,其實也未必有我去過的地方多,像房東一年也就遠遊一兩次吧,我飛得太多了,是幸運還是不幸呢?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太不同了,確實也有人完全不愛出門。但如果不讓我繼續飛,强行扭轉我的生活方式,這個陣痛期勢必難熬。

酷寒,是我來之前最爲擔憂的事情,畢竟出發前沒考慮到物價高漲,只能看到最膚淺的東西。作爲南方人,成長在幾乎不下雪的地方,後來又在澳門待幾年,真想不到北方生活是怎樣的。雖然沒見過雪的人有時是會憧憬一下雪景,但要讓我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一直以來憂心忡忡。於是我一直在向北方朋友交流生活經驗,他們只會一直告訴你有暖氣的冬天是多麽舒適,比南方冬天舒適太多,問題是,室外呢?於是他們又會說,誰大冬天沒事跑室外,基本都在室内,不會在外面暴露太久。我一個 LBS 玩家,冬天不能出門,還玩啥?可以説,我的訴求就是得冬天出門。北方人也許真的更怕冷,南方人更抗凍,以前在澳門,最早添衣服的,全是北方人,非常有趣的現象。所以,他們會渲染零度左右的長江中下遊,是濕冷,是魔法攻擊,情況惡劣無比,遠不如北方。老實講,在合肥兩度的時候,我一樣騎著電動車去公園玩遊戲,至少就是能出門,能抗得住。可零下二三十度什麽概念?還能這樣玩是不可能的事。前兩天還和朋友提到,這個季節,深夜emo,要是還在澳門,穿著拖鞋就下樓轉轉順便711買點東西吃,現在卻只能憋在屋子裡,繼續emo。從此我也再不羡慕北歐,某種 propaganda 罷了。北歐抑鬱率世界最高,鮮有人提及。室外白茫茫一片,白天短日照少,只能待在家裡的環境,能不抑鬱嗎?不知道北方人怎麽想,我來加五年的小學同學就說他以前在冬天打過精神健康疏導的電話,屬實抑鬱。人類史真是奇怪,發達國家,確實都在嚴寒的地方,除了一個近幾十年才崛起的新加坡,沒有一個在熱帶,是客觀事實。真就是這些地方自然環境這麽差,所以這裡的人感應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而奮發圖强所致嗎?

要説北方人不向往溫暖的地方,我是不信的,否則三亞怎會擠滿東北人。加拿大很多小機場都有飛往坎昆的航班,又是爲何?我一放假就奔墨西哥,就是爲了避寒。不過實踐下來,酷寒反倒不是我最擔心的事情了,如今忙起來,也沒機會玩遊戲了,所以大多數時間也就囚禁在了室内。至於假期,我可以去南方度假,以後恐怕是每年都要相見於加勒比海。我甚至挑好了退休的地方,其實不一定要發達的熱帶地區,常年三十度也難頂,澳門一樣的氣候就行,如此標準,其實也有很多發達地區是冬日溫暖的:港澳、台灣、佛羅里達、夏威夷、波多黎各、關島、BVI甚至更北一點的沖繩。這都已經是後話,只能印證孩子已經逼瘋到想象退休生活了。其實很多情況下比冷更頭疼的,是大雪,嚴格來説應當歸類于自然災害了,機場會因爲暴雪停運,并不會因爲零下四十度停運。南安省的雪并沒有我想象中大,不知是否因爲今年是暖冬,總之,曾經我最擔憂的氣候問題,忍忍也就過了,也找得到解決方案,不算真正生活之後困擾我的事情。

夏天看見西大的學妹在拍畢業照時,我還念叨青春真好,校園生活漸行漸遠。重返學校好像才是最重要最該寫的事,但是沒什麽想説的,太無聊了……打工,掙錢,真的一點心思都不想再放在學業上。難怪別人都説上了班之後不會再想上學的。尤其是本學期又讀了不少會議水文,甚至發現不少文章抄來抄去之後,天天痛駡學術界是大海洋。我向來還是有讀 PhD 的夢想,但屢屢看見學術界的產出如此無趣,屢屢勸退。

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新工作模式的體驗,可謂也是新的生活方式——我拿到了一份 TG 的 remote job。我過往還沒有正式工作過,沒在疫情高峰期經歷那一波全民 remote,所以遠程的形式對我尤爲新鮮。況且他們也只是暫時的 remote,之後又要重返辦公室,和一份正式的遠程工作有所差異。簽合同之後,我腦海瞬間想起了「數字遊民」四個字,天呐,以前以爲是天方夜譚,現在我不會有機會了吧?瀏覽了幾個提供數字遊民簽證的國家,薪資要求有點高,完全達不到,失望而歸。想必數字遊民真的會很適合我,不婚,一直在同一地方會坐不住,倘若以後有理想的崗位,也許真會開拓這條道路,此處也算是一個願望了。

某個頻道每年都會接力梁漱溟先生的晚年追問,2023年,這個世界會好嗎?我投給的選項是「不確定」。就是很中庸的態度,不樂觀,也不悲觀。總之,可見的挑戰就懸在前路,是勢必需要接招的,躺不了,也未必能卷。隨意一點,順勢而行咯。

Categories
一點人生經驗 All

掙脫「白色」恐怖:大清零運動下的「潤」學實操

前段時間接受 Bloomberg 中國記者 Colum Murphy 的採訪後,其正式報導 China’s Tolerance for Xi’s Unyielding Covid Fight Is Cracking 昨日正式登載。

Colum Murphy 先生也在他的推上用我的話作爲了摘要:More Chinese are becoming critical of Xi Jinping’s Covid Zero. “It’s a stupid policy,” said Harold, who is now studying abroad in Canada. “He’s putting the country into reverse.”

藉此機會,詳細講講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我本來將於九月初赴加拿大讀 Master,在經歷了加拿大幾乎是世界最高難度的學簽洗禮後,本以爲萬事俱備,只需等著出發了。

不料天有不測風雲,8月25日,我所居住的街道 lockdown。要知道我之前憑著隨心飛全國到處遊走,三月份的時候行程卡帶了五顆星,都沒曾遭到封控,最後節骨眼,在哪都沒去的情況下,竟然翻車了。

我的城市陷入瘋狂,正從那時候開始。要知道,我一度認爲重慶的政策相對友好,無論是地鐵一直沒有查驗過健康碼,還是上述我身帶五星時都沒有被社區網格員刁難的經歷,都可以體現。Colum Murphy 之前還寫了另一篇報導 The Chinese Megacity Where Masks Are Rare and Clubs Are Packed,描述的正是重慶從前的溫和景象,我曾翻譯過此文

情況迅速惡化,佐證的是白色恐怖之下,沒有一塊地方能夠幸免,唯一的正途就是走出埃及。

Lockdown 第一天,我便開始和居委會唇槍舌戰。當你真正與他們打過交道,就知道他們是何等混亂。簡單來説,倉促封城,他們只知道執行上級命令,而對處理其他事務完全一頭霧水。當時居委會内圍了不少人,有送貨的,有要就醫的。尤其是居委會的一個普通辦事員,怕會擔責任,每一個問題都要去問不同上級,最後聯絡來聯絡去,總算達成了一個共識,要開證明,要有人能閉環接收,可以出去。然而她根本不知道證明模板該是怎樣,又糾結半天,總算一個孩子重病的媽媽成功申請出了封控區。我説我在錄音,小職員更是嚇得一愣。總而言之,防疫命令壓倒一切,匆匆執行命令,至於基層内部,面面相覷,無比混亂典型的政治運動的特徵,一如五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

我整個下午一直耗在居委會,反正現在哪都去不成,最不缺的就是時間,慢慢陪玩。第一天下午,有個位數的人拿到了出去的證明,幾乎都是就醫的。放人的模式也逐漸開始變得清晰,只有就醫算特殊需求,并且要先勸導在轄區内的醫院就醫,如果那家小醫院不能處理,開具證明,可以出去。

只是我上學這個訴求,一直遭到拒絕。當時同市還有好幾個其他封控區,社交網路上有去外地上學開到證明的例子,并且人家明確規定了就醫、求學、喪葬三者為必要需求,我便拿著貼文去向社區書記對峙。對此,他始終只會搪塞一句話,各地政策不一。這句話有多荒謬,人人皆知。各地本就不應該「不一」,抑或是新中國聯邦成立了?那還真沒聽説呢。顯然國家衛健委所説的層層加碼就是指代的這種事,但大清零運動發展到今天的地方,各地就是事實上的獨立爲政。

最幽默的是這書記給我來了一句「看你也是知識分子,好好去學習一下我國的《傳染病防治法》」,屬實把我逗笑了。Covid 19 只是乙類傳染病而已,所有這些措施都是荒謬之舉。他說法治我都覺得有些好笑。

最後社區書記施展了緩兵之計,因爲我的機票還有一個多星期,並不是迫在眉睫,他説計劃就封控三天,三天之後解封我就照常走就是,沒解封再來找他。CCP 的計劃有什麽可信之處呢?上海可是從三天加碼到了兩個月吧?我深知三天解封沒有可能,但此時也據理力爭無望,打道回府。

回家之後我開始在各種官方渠道進行投訴,什麽市長信箱啦,衛健委九不準投訴啦,統統轟炸一遍,聊勝於無。市長信箱都是我到了加拿大好幾周才有了官方回復,我都懶得點進去看他們回復了啥,無非是一些套話,回復周期這麽慢還沒用,事實證明這都是完全沒有作用的擺設。

與此同時,我開始聯絡一些外國駐華記者和加拿大駐渝總領事館,期待洋大人們能起到一定的「施壓」作用,Bloomberg 記者就是那時候接觸到的。實際上沒什麽效果,他們也需要時間處理工作,并不能即時生效,再者 CCP 愈發流氓,洋大人這張牌也逐漸式微了。

三日後,封控繼續,是我早已料到的事,再去會一會社區書記。社區書記無奈,讓我詢問街道,街道又説這事他麽無權處理,讓我通過書記去聯絡一位負責卡口的主任。總之,典型的 CCP 式踢足球的,但凡誰有在中國待過,無人不曉。書記也非常諂媚,讓我快速幾句説完,不要浪費時間。喲,他有多大的官威?就是這位主任,給我印象極差,扯一些有的沒的,卡口的工作人員日夜沒休息十分辛苦,哪怕他有過一點邏輯學的訓練,都知道壓根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可惜他有的只是中共黨校的訓練罷,發言那味太重了。體諒?為一場人造災難?學校已經不接受以 Covid-19 爲由 defer,國際機票也不再接受以 Covid-19 爲由改簽退票,我若因此蒙受巨額損失,誰來承擔責任?然後我還在繼續就事論事時,他就直接挂斷電話,態度惡劣。於是我偷偷記下電話號碼,把手機還給了社區書記。社區書記如釋重負,說:「看吧,不是我要卡你吧。」他當下是真的鬆了一口氣,皮球成功踢走了,好似搞定了一個不省油的燈。

對不起啊,我真不是軟柿子。我可不能像曉波一樣泰然地説出「我沒有敵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可是你們共黨頭頭説的話。我白天已經記下了他的號碼,通過多個匿名境外號碼,向他發送結束封城的短訊,説實話,這是我最膽戰心驚的一環,畢竟風險最高,行爲正當性也沒那麽説得過去,比後文將會提到的闖澳門關更驚心動魄。

其他的對策仍然在考慮中,再後一天,我爸爸帶我去四處探路。我們這地方,周圍有山有水,肯定不可能每條小路都封得住,尤其是走山路,是肯定有辦法「偷渡」出去的,況且封城第一天就聽到傳聞有人游到了江對面,只是若偷渡肯定沒辦法帶行李了。我爸爸堅持認爲我這個小身板,走不了那種山路。不過,要是兩天内再不解封,偷渡將是最後辦法。無論如何,也比南美北上好走多了吧?

最後還是在臨走前三天解封了,之前所有的措施可以說都是無效的,靠的還是他們主動解封,只是明顯到了第七八天的時候,民怨很大,一些社區門口也發生了居民聚集的事件。一個普通的個體完全無法對抗全國性的政治運動,要説潤,文革時期也能有人潤出去,無論多麽艱難,三十六計,走爲上。

我趕快回了老家住三晚,為的是洗白行程。爲了避開中國海關的盤問,甚至是查手機的風險,我選擇從澳門出發。眼下還面臨著一個問題,我的街道因爲劃分了中風險區,已經上了澳門的防控名單,入境需要隔離七天。不過以我對那夥草台班子的瞭解,他們沒辦法定位到街道,行程卡「大數據」唬弄一下普通人罷了,我心中有數。除此之外,我提前好幾天就開啓了中國卡的飛行模式,為的就是營造七天了都是在老家的景象,至少將風險降到最低。

到澳門口岸時,我直接用通行證入境,自主申報時直接填寫的七天内都在老家所在的地址。看著那一行「瞞報將負刑責」的提示小字,不屑一顧,這次我瞞報定了,對抗無稽之法,對抗暴政,我的做法,是公民抗命啊。立法,一定要講究法理,倘若一條法律寫的是陳姓男子不得入境,根據常識你就能立馬反應出,立法的依據何在?這就是法理。法律,并不是立在那了,就畏畏縮縮一定得遵守,Civil disobedience 的原則,不可忽視。甚至前文我也説過,真要論法,covid-19 只是乙類傳染病,如此大張旗鼓的出臺限制措施才是真正的違法行爲。現行的防控依據,頂多幾份條例,幾份規定而已。

入境澳門時,還是出了點小插曲,大概是幾個風險城市會被自動識別過不了自助機,要走人工通道。於是海關看我是重慶來的,還進了一趟小黑屋。不過流程十分簡單,只是問了我具體哪來,有沒有去過重慶的中高風險區,我回答一直待在在老家那個地址,沒去過任何中高風險區,便放行了。

通行證進澳門,還有一個江湖傳説,是有國際機票的人會遭受阻攔。相傳,澳門機場每天會把購票信息同步給珠海警方。社交媒體上,也有很多人發文稱自己携機票入境被勸返了,並支招一定要進了澳門再買票,這個方法要穩妥不少。此時,兩道關閘之間,我的心還是萬分忐忑。所幸,江湖傳聞并沒有在我身上生效,閘門打開,入境成功。我懷疑,翻車的人可能是使用了國内平臺購票才泄漏的信息,而我是航司官網購票,安全性更高。要知道用護照購票,只有一個拼音而已,要是誰叫 Wei Li,説不定一天入境的同名有十幾個,真不一定能建立一對一的映射,除非珠海警方手上還有所有人的護照號碼,能夠與通行證號關聯起來。另外,從網上貼文分析,黑歷史似乎都是來自新航,台灣兩家航司都沒事。威權國家始終不可信任,你永遠可以相信台灣!

重返澳門,不説自由,至少進入法治區了,何況一切場景都再熟悉不過,身心舒暢許多。朋友立馬邀請我去他那兒住,這樣 popo 是不知道我當晚住哪的,可能以爲我在睡橋洞呢,很有道理,但願澳門已經部署的那幾個天眼也是草台裝置。既然重返粵語區了,就引述一句當地經典諺語——「走得快,好世界。」我頭天傍晚到,第二天中午就走,姑且猜測白鬼部門晚上是要下班的,popo 就算發現了應該也沒那麽快能采取行動。而且我預計只要進機場禁區了應該就足夠安全,第二天早點去機場吧,做足準備。走得快,好世界!

澳門機場,簡直是最絲滑的部分。我特意看過時間,從我下公車,到坐在候機室,竟然只花了16分鐘!彷佛回到昨日世界。所謂法治區,是不會無理禁止證件齊全的公民出境的。簡單走完 check in 程序,沒有任何盤問,完完全全地繞開了中國海關。

再漂洋過海,抵達桃園機場,當長榮機組播出台灣著名民謠《雨夜花》,以及再看見窗外熟悉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之時,我已知道,如今澈底擁抱自由世界,再也不必擔心受怕。我在 tg 頻道留下四個字——「逃出生天」。

自此之後,總覺事事如意,像是在溫哥華機場換大簽,沒有等上三四個小時,只花了十幾分鐘,連 eva 空姐都在驚訝爲什麽這麽快。大抵是,自由世界的氣氛,改變了人的心境,也就改變了運勢,或是生活的態度,正所謂相由心生。

一個月來,再也沒戴過口罩,沒有擾人的核酸,生活逐漸歸於正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手機號上,時不時還能收到做核酸的短信,荒唐可笑。最近聽聞在内蒙的朋友被高壓手段封控,不由擔憂,身處今日中國,無人幸免。

自由世界,除罩相見。

一一一年國慶於安大略省

Categories
All 一點人生經驗

22 Fall 加碩申請紀實

關於中介

別找中介!!!

中介基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無非幫你寫一下文書,再遞交上去,簡簡單單幾個操作花掉好幾萬,可見 CP 值之低。且不論這還是遇到的正經中介,如果是遇到黑心中介,離奇操作層出不窮,損失只會更加慘重。

如果實在對文筆不太有信心,可以去找專門潤色文書的服務,費用相較全權交由中介把控亦會降低不少。

中介很大程度,是從信息差之中獲利。很多人覺得自己不瞭解,肯定找中介更省事。毋庸置疑,最準確的信息一定來自官網,真正自己上手搜過幾所學校,整個學校 program 開設的情況、DDL 以及最低要求等信息很快就能整理下來。中介頂多每年都在幫學生遞,確實稍微熟悉那麽一點點流程,實操起來其實他們的信息也沒有多全面,像我咨詢某校一個今年才新開設的 program 時,明顯能從表現中看出他們也并不瞭解。

至於為我什麽找中介,大概還是父母去簽約得太快,認爲委托一名中介可以事半功倍,是大多數想找中介的人持有的態度。總之我個人是滿後悔的,中介費不算一個小數目,省下來快能 cover 一年房租了……

中介最坑的一點,是對申請賬號的封閉管理。賬號都不在自己手上,哪能放得下心?尤其像安省所有學校共用一套 OUAC 申請系統,中介控制了 OUAC 賬號,等於阻斷了你自己再想 DIY 的念頭。我在申請過程中就遭遇了這個問題,尤其是 OUAC 說同一個人不要注冊兩個賬號,我也不敢再創新號貿然行事。最後據理力爭下,從中介手上拿到了所有申請相關賬戶的賬號密碼。

即使正經中介,也會或多或少忽悠你的。我唯一萬幸的是沒碰到網傳那種瘋狂 PUA 以及賺黑心錢的中介,但并不意思這沒被他們坑。在遞簽的時候,加拿大現在只支持網申,而網申只有 SDS 和普簽兩個通過,沒有疫前的高等教育通道。中介所謂走高等教育通道,只是把以往高等教育所需的材料上傳到普簽通道而已,我卻一度以爲自己的材料是在走高等教育通道,偶然才發現了事情的不對勁,所幸最後還是下簽了。

申請情況

我的背景有一個硬傷,雅思小分不夠,在加拿大這個極少碩士能語言班的國家,可以選擇的基本就那幾個。況且我申請得很晚,好幾份都是 DDL 前一天才交上去,錄取情況不容樂觀,我都一度以爲自己要吃全聚德了。

擇校方面呢,根據實際情況來就行。像我一樣準備留下的,結合自己的實際背景,稍稍考慮一下各省的移民政策就好,學校是哪所並不太重要。如果是花我自己的錢,我可能前一年就上 College 了,根本不會去付出 gap year 的成本,奈何父母反對 College,我不過是在某個角度的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下屈服了。這筆錢我是要還的,即使 gap 一年也能比自己參加工作更快出去,那就申一個 Master 吧。

關於排名方面的探討,我也已經在 A Struggling Gap Year 中下了幾條暴論了。

回歸現實,我的具體申請情況如下:

Uni NameProgram申請時間結果時間結果
University of ManitobaCS course-base1/163/1學校今年不開這個項目了……
給退了申請費……
離譜中的離譜
uOttawaECE course-base1/224/23Not Accepted
CONCORDIA ACS course-base1/185/5Not Accepted
CONCORDIA ECE course-base1/296/30調劑到 Quality Systems Engineering 專業

Conditional Offer
(寄成績單和學位證書)
University of GuelphMCTI2/214/26Conditional Offer
(寄成績單和學位證書)
Ryerson
(還沒改名呢當時)
Computer Networks3/7
(曼省坑爹結果所致,隨手補的)
5/19Not Accepted
DalhousieInternetworking2/274/6人滿 Waitlist
可轉入下一個 intake
2023更新簡單再補一下兩個二碩情況
MUN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10/1410/18Full AD
確實叫秒下 offer……
UBCOEE1/103/14Not Accepted

除上表外,剩下符合小分不夠也能申請的估計也就只剩一個溫莎雙錄了。

而且,我還想通過申請結果指出專盯院校排名的一個弊端,那就是罔顧專業是沒有意義的,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名校水項目」,如今的名校們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奇奇怪怪的 programs 釋出。在我的申請結果中,最水的項目當屬 Dalhousie 的 Internetworking,結果也出得奇快,然後 Dalhousie 本身卻算我申請清單中排名數一數二的學校。只有名校情結,不考慮專業,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準備簽證

仍舊是因爲找了中介的原因,漏掉了不少簽證準備的細節,甚是懊悔。

加拿大學簽分爲以下四種渠道:普通渠道 Regular學習直入計劃 Student Direct Stream(SDS)高等教育計劃 Post-Secondary Program中小學項目 Primary & Secondary Program

其中高等教育計劃,是需要線下遞交的,然而目前由於全球大流行的影響,IRCC 只允許網絡遞交材料,網申通道中僅有普簽和 SDS,并無高等教育計劃,這個坑我在開頭也提到了。

中小學項目就不提了。另外三者的核心區別是,SDS 和高等教育計劃需要購買 GIC 以及預繳學費,作爲資產證明。而普簽直接提供銀行流水作爲資產證明,相傳資金要求更高。SDS 是唯一一種需要語言成績的渠道,雅思達到 6.5 (6) 才可以申請,所以我最後是走的普簽。

簽證材料具體清單詳見官網,比如魁北克省的學校就需要一份額外的學習證明,我并非去魁省,無從兼顧各種特殊情況,只能談談自己的經歷。

無犯罪證明是我最早去開具的材料。現在基本都可以線上開具,非常容易,直接獲得一份電子檔,打印之後拿去公證即可。但有些省市可能無法線上開具,我有朋友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必須去派出所當地辦理,最好核實情況。無犯罪證明有個坑在於,官網説是需要提交所有待過六個月以上國家的無犯罪證明,有澳門學生也是提交了澳門無犯罪證明的。這件事是我後來瀏覽論壇時才知道,中介當時對我并無提及,自己本身也沒看過官網。不過我最終是成功下簽了,如果有相同背景的申請者,可以斟酌一下這個問題。

緊接著下一件事就是體檢。體檢可以等待遞簽之後,IRCC 發來體檢通知,也可以預體檢,顯然預體檢更節省時間,我便在遞簽前就先去體檢了。體檢須在領館指定的體檢中心進行,通常來講都需要預約,請儘早做好準備。體檢的費用 1700 CNY,老實說有點貴,其他國家也在同一地點體檢,一比發現就加拿大最貴……另外,不同體檢中心之間有費用差異,據説廣州只要 1100 CNY。項目包含常規檢查、X光、血檢、尿檢。血檢無法當場得知結果,其他幾項都可以當場看到結果,做完所有項目就能走人。

資產證明很常規,比如凍結資金作爲存款證明,這種東西去銀行很快就能辦好,我以前辦其他國家的旅游簽都要開具過,就不展開細説了。由於我被騙提交了高等教育的材料,所以我也購買了 GIC 以及預繳學費。預繳學費也沒太多説的,講講 GIC:

GIC (Guaranteed Investment Certificate),擔保投資證明,簡單說就是先往加拿大匯一筆款,通常是 10000 CAD,以證明自己具備一定生活在加拿大的基本保障。這筆錢會打到一個以你為名字的加拿大帳戶之中,等待登陸之後激活,并且錢不是一次性給你,而會分批次,以我 CIBC 的 10000 CAD 爲例,是激活之後給 2003 CAD,之後每月再返 727 CAD。

許多銀行都有辦理 GIC 的業務,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這樣的中國國有銀行。但是他們在加拿大的網點少得可憐,登陸加拿大之後要去激活帳戶還挺麻煩的,并不推薦。我比較推薦 CIBC,網點多,速度快(我三天到賬,是整個申請流程中最順暢的一個環節,有些銀行甚至等上了一個月之久),手續費最低($150,大多銀行都是 $200),而且有朋友推薦獎勵(填入推薦碼,推薦人和受推薦人都會得到 $25 的返利)。另外 CIBC 還有一個便捷之處是網上就可以辦理,足不出戶,而中行之流還需要跑去大點支行的櫃檯,又徒增不少麻煩。具體 GIC 的購買流程可以看官網的 guidebook,不再纍述,著重講一個國際電匯的問題,有過國際電匯經驗者可以跳過。

國際電匯有 SHA,OUR,BEN 等不同的方式,區別在於不同方式承擔手續費的主體不同。SHA 即 shared,手續費由雙方共同承擔;BEN 即 beneficiary,由收款人承擔所有費用;OUR 則是由匯款人承擔所有費用。GIC 購買時會要求你使用 OUR 方式,以保證 $10000 能夠全款打到帳上,GIC 不允許多次轉入,必須一步到位。問題來了,很多手機銀行不支持 OUR 方式,只能 SHA,這算是網上很多人都碰到過的一個問題。如果想以 OUR 方式匯出,則必須到櫃檯操作。爲了省事,我仍舊在手機銀行上以 SHA 匯出,然後多轉了 $50,以確保扣除手續費之後餘額仍能大於 $10000。我最後到賬 $10029,有驚無險,手續費大概在 $20 左右,但是網上有以 SHA 方式多匯 $50 最終只有九千多到帳的案例,建議稍微多匯一點,多保險一分,錢最終都是會放進你的帳戶,又不怕被銀行私吞。再說一個我朋友的奇技淫巧,他買了 8000 USD 的 GIC,幾乎是非主流第一人,網上搜不到匯美元的案例,但中銀美元轉賬支持選擇 OUR 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最後,國際電匯手續費滿高的,一些銀行會推出優惠活動,比如中行跨境 Go 就有新人活動,送一張 500 CNY 的優惠券用於減免手續費,可以薅一薅。

重要的材料就是上述這些,其餘的都是各種複印件、照片等簡單的材料,自行準備即可。

遞簽及貼簽時間線:

6/7遞簽
6/9體檢顯示通過
6/10錄指紋
(需要前往一間最近的簽證中心,指紋十年有效,錄過指紋的不需要再錄)
8/5OPR
當天寄出護照,不過恰好周五下午了
8/8護照到達簽證中心
8/17護照到達 IRCC
(居然寄了一周多……不知道是沒更新進程還是什麽原因,但之後一天就審理完成了)
8/18IRCC 審理完成
8/19護照寄回
8/20收到貼簽完成的護照

IRCC 目前審理效率極低,官網給出的預計時間是加拿大國外 12 weeks,任何一個社交媒體上都是哀鴻遍野。我也等待了將近兩個月,一度擔憂要趕不上開學了,最後卡點下簽。

關於催簽,幾乎是沒什麽成效的:郵件全是模板回覆;webform 催簽據傳有效,但回覆極慢,通常需要一個月,等到有消息黃花菜都涼了;我甚至還發了三封傳真,抱著既然官網提供了這個聯絡方式就試試的想法,不過石沉大海;電話催簽據説也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必須在加拿大境内才能撥通 IRCC 的號碼,我試過用 Google Voice,提示為空號。加拿大簽證沒有任何官方的加急通道,勿信中介忽悠。一些玄學方法 ,像是平行遞交第二份簽證,我也病急亂投醫試了一下,第二份簽證我是 8/1 遞交的,雖然四天後下簽,但我認爲兩者之間并無關聯,感覺就是差不多那時候該下了。後來大使館還打電話讓撤銷第二份簽證,那段時間有很多遞交兩份簽證的人都接到了這通電話,應該是大使館在集中處理兩份申請的問題,可以看出這算是一個明顯信號,證實平行遞交兩份簽證是沒用的,徒為 IRCC 增加工作量。

再有一些細枝末節的 tips,比如貼簽是否需要加錢購買短信通知,完全隨個人喜好。我沒有付錢他們竟然也在給我發短信,可見内部管理確實滿混亂的。加簽,有人兩天下,有人等了五六個月,本質真就玄學,毫無規律可循。

塵埃落定,亦祝大家一切順利!